800px-Neva_sunset.jpg

(聖彼得堡,1924年-1991年間更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́д,請參見:維基百科-聖彼得堡,圖片來源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File:Neva_sunset.jpg)

 

留下我悲傷的故事: 蓮娜.穆希娜圍城日記Блокадный дневник Лены Мухиной

作者:蓮娜.穆希娜 Lena Mukhina

譯者:江杰翰

 

* 內容簡介:

列寧格勒圍城戰結束七十周年

17歲的少女在零下40度,沒有電的圍城中,每天吃的食物不到這本書的1/6重,872個圍城日子、20,928個飢餓小時。像鼴鼠一般地活著。

「俄羅斯的安妮.法蘭克」──蓮娜.穆希娜留下黑暗與光明的成長日記。

「感謝貓咪的犧牲,牠養活我們十天。整整十天,我們一家三口就依賴一隻貓生存下來。」
蓮娜・穆希娜這位當年只有十七歲的俄羅斯少女,在1941年5月22日寫下第一篇日記。當時還見不到任何災禍迫近的徵兆,蓮娜心中掛記著的不是學業,而是男同學沃瓦。女孩們的祕密心事、對同學的好惡感是日記戰前部分的主要內容。

圍城的生活越來越糟,在嚴重缺乏糧食的情況下,人們甚至開始吃起貓、狗,蓮娜在日記寫著:「整整十天,我們就依賴一隻貓生存下來。」她想要買一公斤黑麵包和蜜糖餅,大方地淋上奶油⋯⋯像孩子一樣,她什麼都想要,卻什麼也無法得到。圍城生活將人的道德擊垮而變得殘酷、自私,若不與受撫養的親人分享食物,可以吃得更飽。對蓮娜來說,記述自己如何期待阿卡(同住的老婦)的死亡是日記中最羞恥的部分:「如果阿卡死了,她自己、我和媽媽都會比較好過」,蓮娜寫道,同時大吃一驚:「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句子」。

蓮娜身處在時間的邊界上──戰爭與和平、童年和青春期,沒有任何過渡,跨步邁入可怕、殘酷的生活。日記是她「僅有的、能為我出主意的朋友」,而我們在這個掙扎於死亡線上的女孩的日記中,則看見了戰勝這個慘絕人寰的時代,她堅韌的靈魂。

 

* 作者介紹:

蓮娜・穆希娜(Lena Mukhina,1924~1991) 1924年11月21日誕生於烏法,1930年代初期,和母親瑪麗亞.尼古拉耶夫娜.穆希娜居住在列寧格勒。不久之後,母親因為重病,由親阿姨伊蓮娜.尼古拉耶夫娜.穆希娜收養。十七歲那年經歷「列寧格勒圍城戰」,日記記錄了圍城期間在學業與愛情上的苦惱。物資日漸缺乏時,她和養母的生活也走入困境。不管人的意志有多堅強,還是敵不過飢餓的折磨,母親終究離她而去,剩下她獨自面對戰亂與飢餓。1942年6月初,蓮娜離開列寧格勒,直到1945年秋天回去,進入列寧格勒藝術工業學校就讀,三年後順利畢業,取得鑲嵌技師的專業。其後靠著打零工艱苦度日,蓮娜終身未婚,也沒有孩子,因病退休之前擔任布材圖飾的描圖畫師。1991年8月5日逝世於莫斯科。

 

* 譯者介紹:

江杰翰1988年生於台北,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畢業,目前就讀莫斯科大學語言系碩士班。

 

* About 列寧格勒:

「列寧格勒圍城戰」(1941~1944)被稱為近代史上最慘烈、最血腥的包圍戰,甚至被一些歷史學家形容為納粹德國的「種族滅絕」行動。1941年8月,通往列寧格勒的鐵路線均被切斷,列寧格勒市則被北面的芬蘭軍隊和南面的德軍所包圍,所有對外的連結都被切斷了。872天的圍城戰造成了80多萬平民死亡,由飢荒造成的死亡率便佔了97%。(詳情參見: 維基百科-列寧格勒圍城戰 or 《留下我悲傷的故事: 蓮娜.穆希娜圍城日記 Блокадный дневник Лены Мухиной》)

 

* About《留下我悲傷的故事》--圍城備忘:蓮娜‧穆希娜日記與其他: http://locusblog.pixnet.net/blog/post/43379716

 

* 試讀心得:

突如其來的戰爭,一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被迫面對現實的殘酷,她寫下震撼人心的-她的-故事。

還未被戰爭侵蝕心靈的蓮娜,夢想廣大,不停思考每件事物帶給她的感受。有時太過自卑,閱讀她的日記時,總是令人忍不住心疼,彷彿置身其境,卻無法與蓮娜說話,反駁她對自己的看法。當德國領事向蘇聯宣戰,她堅信自己的國家會贏得勝利,「我們知道自己憑藉著什麼而戰,為何而戰,為誰而戰。」戰爭一詞在現代沒那麼常見,頂多出現在電視螢幕上,或是人民反抗自己國家政府的不公不義。老一輩的人嚐過戰爭的苦果,曉得隨之爆發的絕望和痛苦悄悄蔓延全身的滋味。而我們這一群新生代呢?

從中,我看見戰爭如何摧殘人民的生活、心智,望回自己時,慚愧席捲而來,回想過去多麼奢侈的倒掉剩餘的飯菜,還認為那是稀鬆平常的事。而蓮娜總是挨餓著,發育階段胃口正大之際,一天三餐只能配糖果喝咖啡。蓮娜經歷過的痛苦是無人能體會的,而她始終懷抱著希望,不願屈服於周遭事物的冷酷無情,熬過那艱難的時刻。戰爭初期,可怕的景象她收進眼底,最讓她擔心的不是砲彈-因為她深信祖國會使勁全力保衛人民,而是數年來的友誼就此消失。隨著嚴寒的冬天降臨,人心也漸漸降溫,等春天的暖風吹拂身旁時,即使有過殘忍的想法,她還是希望她的至親能陪伴身旁,而非死了減輕家中糧食費用。

和平世代的我們,沒見識過真正的戰爭(感謝天,沒有!),也不了解蘇聯當代的文化、社會,對戰爭爆發,學校老師照常教科,學生們更是-與現在台灣學子有些不同(?)-渴望回到校園上課的舉動讓我頗為訝異,砲火都已經燒到自家附近了,竟然還要讀書! 越往下閱讀越過意不去,意識到自己所了解的知識有多淺薄。瞧見戰爭期間,處於前線的列寧格勒人民閒暇時還能去電影院看電影! 對著空氣直搖頭的我可要好好學世界史了,免得被人笑破大牙。

蓮娜的一生雖坎坷,經歷慘無人道的戰爭迫害,但執筆道出的情感和思想,使她成為不平凡的人。總能在文字間看見她盡所能樂觀地挖掘生活中細節的美好,有多少人能像她那樣? 當初她寫這本日記,可知道現在有數以萬計的人正閱讀著它嗎? 不禁讚嘆她有那毅力-與尚未發明打字機,用筆寫作的人-寫出自己的故事。現代人啊有了電腦和智慧型手機,代替手寫,我們有了如此多的發明,仍不滿足現況,為什麼? 「沒辦法,這大概就是人的天性吧--無止盡地要求,不懂得知足。」(引號內字句摘自《留下我悲傷的故事: 蓮娜.穆希娜圍城日記》)

 

感謝出版社翻譯這本書,讓人們看見她的故事。

 

 

 

* 台灣書封:

279917949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